我是在Boss直聘上看到Brix 发布了一个 iOS 岗位,有英语口语的要求。
在这之前其实我已经准备蛮久了,也拿到了一些其他国家的远程Offer,虽然支持远程办公,但还是需要到当地(新加坡、韩国),就放弃了。
当时就抱着试试的心态,投递了Brix 发布的岗位,通过了平台的简历筛选,也在平台上完成了笔试测试。
然后接着就是第一轮Brix 平台的面试,这一轮的面试我觉得更像是平台帮助我在进行雇主面试之前的一个辅助面试吧。
当时的面试官给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
一开始这位面试官跟我聊了一下常规的项目问题,帮助雇主筛选我的经验是否符合该岗位。
后面在我坦诚的谈到自己没有纯海外远程工作经验,并且心里比较没底的时候,面试官就跟我分享了很多他自己远程办公时的项目管理和远程协作经验技巧,面试官自己本身也是在新加坡还是上海远程办公的。
同时,他还跟我分享了如何跟国外同事沟通,如何在初入团队的时跟同事建立远程协作的默契,如何保持沟通的高效。
同时也告诉我在国外的面试上,可以使用STAR法则回答面试问题,更多的去强调场景、讲述解决方案,讲述实现过程。
而且除此之外他也很耐心的跟我讲解了海外岗位在国内远程办公是以什么方式发放工资和缴纳税收的。
他的这些分享我觉得非常受用,除了让我对海外远程办公的氛围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同时也帮助我在后面雇主的几轮面试里更加得心应手。
整体来说,我觉得Brix的面试和后期雇主的面试体验都非常好。
对比国内外面试,我感觉还是有一定区别的。
国内面试更多关注iOS实现的细节,通常会问一些“八股文”问题,比如关于runtime和底层技术的考核。
这种考察方式有其道理,国内开发更关注你对深层技术的研究,考察候选人对这些知识点的了解深度、探索学习精神和研究能力。
而国外面试则有所不同,面试官通常会给出一个场景,想听到你对这个场景的思考过程、使用的技术以及最终结果。
面试官更重视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这是国内面试不太一样的地方。
首先,这份工作让我觉得非常开心,因为我自己可以通过我的技术能力,去获取我觉得相对来说比较满意的薪水,同时,还能拥有更多的时间陪家人。
其次,这份工作也减少了我的焦虑。
组内同事不少在40到50岁之间,超过国内35岁的所谓门槛,这给了我很多自信,不会像以前那样担心年龄问题。
第三点是关于能力的提升空间。我会觉得过去的工作对于当时的我来说可能就是顶峰了。
但现在在这家公司工作,我的语言能力,我的技术架构能力,我的经验水平都在持续不断的提升,并且可以获得公司正向的反馈。
这会让我觉得很踏实,我还有很多可以学习提升的地方,年龄也不会是个限制,我的收入也还有增长的空间。
尽管现在所在的公司是美国体育用品行业非常Top的公司了,但我依旧觉得现在的工作是我的起点而不是终点,我致力于承担更多职责,为团队和公司带来更大的产出。
我相信通过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和经验,可以在公司内部迎来更多的发展机会,可以与公司共同成长,达成更大的成就。
时间上:因为省去了通勤的时间,那么对于我一个新任奶爸来说,在工作之余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可以去陪伴宝宝,不会错过宝宝的成长时刻,陪伴家庭,这个是我生活上最大的变化收益了。
收入上:收入上基本和我在同期收到的外企 offer 持平,并且相对之前在上海的薪资有一定的涨幅。
关于内卷:我个人的体会就是海外企业相对的人文关怀会更多一点。
比如说我之前的国内公司工作,组内有严格的年终奖评定机制,员工之间的竞争激烈,导致一定程度的内卷。
那现在的公司包括上一份的外企,年终奖基本跟绩效不挂钩,年终奖与绩效不挂钩,员工们可以更专注于工作本身,减少了不必要的竞争压力。
并且组里沟通的氛围也比较和谐,再加上像我之前提到的,公司的远程办公模式非常成熟,需求拆分详细,项目上下文背景交代清楚,使得团队协作更加顺畅,工作氛围更加和谐友好。
作为一线远程开发者,我对远程工作的未来非常看好。
前几天看到英国通过了一个法案,科技工作者有权选择在家办公或远程办公。
这让我更加相信,只要有清晰、规范的沟通规则,远程办公有可能会成为大多数企业的选择。
特别是对于初创公司,昂贵的房租和人力资源成本是个大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远程办公的便利性会吸引更多的初创公司和中型公司采用这种模式,从而创造大量的工作机会。
所以我打算长期专注于远程办公,不打算回到传统办公室工作。
远程办公不仅在生活上给我带来了便利,还可以实现地理套利,最重要的是,可以接触到全球化的视野。
这三个优势促使我未来的规划都围绕着远程办公。
我相信这种工作方式会给中国开发者带来更多的工作机会和发展空间。
我是在Boss直聘上看到Brix 发布了一个 iOS 岗位,有英语口语的要求。
在这之前其实我已经准备蛮久了,也拿到了一些其他国家的远程Offer,虽然支持远程办公,但还是需要到当地(新加坡、韩国),就放弃了。
当时就抱着试试的心态,投递了Brix 发布的岗位,通过了平台的简历筛选,也在平台上完成了笔试测试。
然后接着就是第一轮Brix 平台的面试,这一轮的面试我觉得更像是平台帮助我在进行雇主面试之前的一个辅助面试吧。
当时的面试官给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
一开始这位面试官跟我聊了一下常规的项目问题,帮助雇主筛选我的经验是否符合该岗位。
后面在我坦诚的谈到自己没有纯海外远程工作经验,并且心里比较没底的时候,面试官就跟我分享了很多他自己远程办公时的项目管理和远程协作经验技巧,面试官自己本身也是在新加坡还是上海远程办公的。
同时,他还跟我分享了如何跟国外同事沟通,如何在初入团队的时跟同事建立远程协作的默契,如何保持沟通的高效。
同时也告诉我在国外的面试上,可以使用STAR法则回答面试问题,更多的去强调场景、讲述解决方案,讲述实现过程。
而且除此之外他也很耐心的跟我讲解了海外岗位在国内远程办公是以什么方式发放工资和缴纳税收的。
他的这些分享我觉得非常受用,除了让我对海外远程办公的氛围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同时也帮助我在后面雇主的几轮面试里更加得心应手。
整体来说,我觉得Brix的面试和后期雇主的面试体验都非常好。
对比国内外面试,我感觉还是有一定区别的。
国内面试更多关注iOS实现的细节,通常会问一些“八股文”问题,比如关于runtime和底层技术的考核。
这种考察方式有其道理,国内开发更关注你对深层技术的研究,考察候选人对这些知识点的了解深度、探索学习精神和研究能力。
而国外面试则有所不同,面试官通常会给出一个场景,想听到你对这个场景的思考过程、使用的技术以及最终结果。
面试官更重视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这是国内面试不太一样的地方。
首先,这份工作让我觉得非常开心,因为我自己可以通过我的技术能力,去获取我觉得相对来说比较满意的薪水,同时,还能拥有更多的时间陪家人。
其次,这份工作也减少了我的焦虑。
组内同事不少在40到50岁之间,超过国内35岁的所谓门槛,这给了我很多自信,不会像以前那样担心年龄问题。
第三点是关于能力的提升空间。我会觉得过去的工作对于当时的我来说可能就是顶峰了。
但现在在这家公司工作,我的语言能力,我的技术架构能力,我的经验水平都在持续不断的提升,并且可以获得公司正向的反馈。
这会让我觉得很踏实,我还有很多可以学习提升的地方,年龄也不会是个限制,我的收入也还有增长的空间。
尽管现在所在的公司是美国体育用品行业非常Top的公司了,但我依旧觉得现在的工作是我的起点而不是终点,我致力于承担更多职责,为团队和公司带来更大的产出。
我相信通过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和经验,可以在公司内部迎来更多的发展机会,可以与公司共同成长,达成更大的成就。
时间上:因为省去了通勤的时间,那么对于我一个新任奶爸来说,在工作之余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可以去陪伴宝宝,不会错过宝宝的成长时刻,陪伴家庭,这个是我生活上最大的变化收益了。
收入上:收入上基本和我在同期收到的外企 offer 持平,并且相对之前在上海的薪资有一定的涨幅。
关于内卷:我个人的体会就是海外企业相对的人文关怀会更多一点。
比如说我之前的国内公司工作,组内有严格的年终奖评定机制,员工之间的竞争激烈,导致一定程度的内卷。
那现在的公司包括上一份的外企,年终奖基本跟绩效不挂钩,年终奖与绩效不挂钩,员工们可以更专注于工作本身,减少了不必要的竞争压力。
并且组里沟通的氛围也比较和谐,再加上像我之前提到的,公司的远程办公模式非常成熟,需求拆分详细,项目上下文背景交代清楚,使得团队协作更加顺畅,工作氛围更加和谐友好。
作为一线远程开发者,我对远程工作的未来非常看好。
前几天看到英国通过了一个法案,科技工作者有权选择在家办公或远程办公。
这让我更加相信,只要有清晰、规范的沟通规则,远程办公有可能会成为大多数企业的选择。
特别是对于初创公司,昂贵的房租和人力资源成本是个大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远程办公的便利性会吸引更多的初创公司和中型公司采用这种模式,从而创造大量的工作机会。
所以我打算长期专注于远程办公,不打算回到传统办公室工作。
远程办公不仅在生活上给我带来了便利,还可以实现地理套利,最重要的是,可以接触到全球化的视野。
这三个优势促使我未来的规划都围绕着远程办公。
我相信这种工作方式会给中国开发者带来更多的工作机会和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