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不是不用去办公室上班的工作,就叫远程工作
我高中就出国读书了,一路读了本科和研究生。在2020年Covid 在北美大流行的时候,我觉得这样下去怕不是要很久见不到家人了,所以毅然决然决定回国。
难以想象,当时已经在公司的帮助下拿到枫叶卡,支付了我研究生学费,且刚升职的我来说,要去跟老板谈离职。
2020年,加国受疫情的影响,几乎关闭了所有的写字楼。我的工作,也从坐班变成了hybrid模式(混合办公),一周去2天Office,剩下的时间居家办公。
居家办公的日子,抬头就能看见惊喜
居家办公的日子虽然惬意,但终究还是希望能回到家人身边的。因为疫情这件事,让我更加觉得陪伴家人更加的重要。
“你回国继续工作吧,既然2天坐班的hybrid模式可行,我想fully remote也一样可以交付工作的。”老板并没有同意我的辞呈,但允许我回国继续线上办公。这下成年人真的不用做选择了。
但是真到了国内后才发现跨国远程办公并不如我想象中的顺利。
20年的时候,当初供职的那家公司对于远程办公仍处于探索阶段。(现在的远程管理模式比20年好太多了)
首先,肉身虽然是自由了,但上线时间还是需要配合加拿大同事的办公时间。由于时差,中国对应的上班时间在凌晨,这对我来说几乎无法实现。
最后和部门商讨的结果是,我在国内早晨6-12点上线,和在北美的部门同事有5个小时overlap的时间。这样一来,原本一天8个小时的工作,需要压缩在6个小时内完成,并有且只有5个小时的时间可以和同事联系。
虽然工作高压紧张,但也因为需要早起工作,下午和晚上的时间几乎全都属于自己。
那段时间去了山西看古建筑,去了杭州看西湖,去了天津看五大道。早上起床工作,下午出去扫街探店,晚上陪陪家人。
在私人时间里也捕获到不少关于工作的灵感
人文,古城,咖啡,工作结束后的时光与上午快节奏的紧迫形成鲜明的对比。老家的下午正值加拿大的深夜,没有任何工作的打扰,合上电脑的那一刻,便可完全享受生活带来的治愈。
自我,家人,工作,时间均匀配比且界限明确,这大概就是众人嘴里追求的“生活是生活,工作是工作”的理想状态了吧。
花絮:虽然但是,由于工作时间的压缩和时差问题,工作并不像想象中的舒心。早上清醒的一刻,甚至头发丝都还没完全离开枕头,就开始回复各种工作消息,牙还没刷就开始会议输出(替对面的同事庆幸是线上会议免受嗅觉攻击)。6个小时里竟然抽不出5分钟快速的吃个早饭是常态,每天12点下班的那一刻,感觉全身被掏空....某日下午跟小摊老板闲聊,老板笑我周二下午还能抱着相机四处采风,我哭着说我早晨血压升至十米高空...
这回是真的远程工作了
自己工作思维的转变加上公司对于远程团队管理的认知加深,让我真正体会到了远程工作的快乐。
一路陪家人爱人在祖国旅居工作小半年后,我的爱人在一线城市谋得了一份不错的工作。
而我,本着另一半职业发展为主的核心思想,靠着加拿大的远程差事给予的底气和经济支持,一路追随而来。
开启新生活
当然,经过一段时间的跨时区远程磨合后,我的远程差事也逐渐得心应手。
总结了几点针对远程办公异步沟通的小Tips,想要远程工作爽,就要学会异步沟通的能力,多给同事context。这样你会发现其实你并不需要经常开会和同时区才可以开展工作。尽管现在远程协同办公工具相对于两年前进步了不少,但对于初入远程的同学应该还是有些参考价值:
第一,清楚的知道当下所有项目的进度和交付时间。虽然项目可以完全在网络上完成,但多数项目都需要跨部门合作或者和同事共同完成。为了避免因为时差而导致的信息滞后,熟悉所有项目的进度可以提前规划需要协同处理的工作内容,同时也能保证项目及时交付。
第二,为自己手头的工作任务进行优先级排序,防止所有都是P0任务。前面提到工作时长的压缩,这对于打工人在时间的利用上有着极高的要求。优先级的排序不仅可以让自己合理分配工作时间,在多任务处理上也能做到随机应变。
第三,工作内容文档化,做好流程管理。事无巨细的把工作内容集合在文档里面,一方面方便不同时区的同事可以随时了解项目情况和细节,一方面可以让老板清楚的知道你都干了些啥。(当然也有隐藏福利,就是在跳槽整理作品集的时候可以省下了不少时间)
掌握了这三点,远程工作逐渐变得得心应手。
一个更好的机会
生活工作双平衡,不一定需要界限分明的工作时间
某一天受朋友的安利,在网站上看到一个与我本身职业发展更加匹配的岗位,据说也是远程岗位,“不加班,完全远程,工作时间自主安排”。是他们的优势。
还有这等好事?那我就再也不用看着早晨六点钟的太阳了!想都没想就投递了简历,但收到的回复是:目前岗位已招满,简历将放入人才库中,等候匹配岗位。
想着估计是凉凉了,便继续干着原来的活。
日子正常过着,只是下午的时光不再悠闲,给自己的安排了各种待办任务:看领英,考证,看书...来自一线城市搞钱的压力,打破了原来的平衡,每天都在焦虑-躺平-焦虑中反复。
试图把“放轻松”三个字刻进脑子里的我如图
某日Bix 的HR突然弹出消息,目前有一个数据岗位与我的简历经验相符,问我还有没有兴趣。原本以为进入人才库就等于被养鱼了,没想到还真匹配上了。
和HR聊了一下,是一家美国的企业,需要候选人具备使用英语做为工作语言的能力,其他的岗位内容跟我以往的经验都差不多。
但唯独吸引我的是,不需要定时打卡,可以自己安排时间,以项目交付验收工作成果。
除了岗位相较于原本加拿大的工作更加符合我的规划,自主安排时间更加灵活自由,只不过原本以为是国内的企业,想着可以把国内五险一金交上的。
面试过程很流畅,一轮笔试,一轮面试,最后一轮企业方面试。
总体来看,招聘进度相比于之前我在加拿大投简历应聘岗位可是快得多,每个流程结束后不用经历漫长的等待,面试体验有点出乎意料。(也可能是经历了北美慢悠悠的办事进度,期望值降低反而觉得惊喜)。
(插播一个面试小Tips:对于北美尤其是远程岗位,对于候选人的soft skills 要求会更高,提前准备好行为面试题库,多练习!)
面试通过后,跟Brix 签订了工作合同,缴纳所在地的五险一金,与我的办公时间和财务需求相对契合。
很多人好奇我如何平衡没有明确时间界限的远程工作和生活。这归功于美国公司那边更加成熟的远程办公管理体系:
首先,提高人效。远程办公的岗位其实并不代表要求低,反而团队里的伙伴大多自驱力强且效率极高(也可能是懒),大家都用最少的时间完成工作,并且沟通简洁精炼,工作任务结束后就坐鸟兽散。没有过多的闲聊和无效的沟通,跟没有毫无意义的会议。大家目标明确,分工具体,效率自然就上来了。
其次,对我自己而言,找好overlap的时间。例会提前都预定好,除非有很紧急的事情一定要开会才能说明白的,一般都是用文档或者文字说明清楚。
最后,向上管理。想避免老板夺命call的最好方式就是,提前让老板知道你在干嘛,你做了什么,未来要做什么,主动汇报进度。我觉得远程工作之所以soft skills 要求会更高,因为领导看不到你,在前期建立信任,之后工作就舒服了。
所以很自豪的说,周末哪怕是weekday也有大把的时间跟另一半在家打打游戏,或者下楼喝咖啡。假期更能一起出去旅游闲逛。有独立思考的空间才能在工作中发挥极致的创造力嘛!
临时的假期也能陪家人露营、看海
其实远程也好,坐班也好,工作和生活的排列组合也不止两种,希望大家都能找到属于自己最舒适的生活工作方式!
原来不是不用去办公室上班的工作,就叫远程工作
我高中就出国读书了,一路读了本科和研究生。在2020年Covid 在北美大流行的时候,我觉得这样下去怕不是要很久见不到家人了,所以毅然决然决定回国。
难以想象,当时已经在公司的帮助下拿到枫叶卡,支付了我研究生学费,且刚升职的我来说,要去跟老板谈离职。
2020年,加国受疫情的影响,几乎关闭了所有的写字楼。我的工作,也从坐班变成了hybrid模式(混合办公),一周去2天Office,剩下的时间居家办公。
居家办公的日子,抬头就能看见惊喜
居家办公的日子虽然惬意,但终究还是希望能回到家人身边的。因为疫情这件事,让我更加觉得陪伴家人更加的重要。
“你回国继续工作吧,既然2天坐班的hybrid模式可行,我想fully remote也一样可以交付工作的。”老板并没有同意我的辞呈,但允许我回国继续线上办公。这下成年人真的不用做选择了。
但是真到了国内后才发现跨国远程办公并不如我想象中的顺利。
20年的时候,当初供职的那家公司对于远程办公仍处于探索阶段。(现在的远程管理模式比20年好太多了)
首先,肉身虽然是自由了,但上线时间还是需要配合加拿大同事的办公时间。由于时差,中国对应的上班时间在凌晨,这对我来说几乎无法实现。
最后和部门商讨的结果是,我在国内早晨6-12点上线,和在北美的部门同事有5个小时overlap的时间。这样一来,原本一天8个小时的工作,需要压缩在6个小时内完成,并有且只有5个小时的时间可以和同事联系。
虽然工作高压紧张,但也因为需要早起工作,下午和晚上的时间几乎全都属于自己。
那段时间去了山西看古建筑,去了杭州看西湖,去了天津看五大道。早上起床工作,下午出去扫街探店,晚上陪陪家人。
在私人时间里也捕获到不少关于工作的灵感
人文,古城,咖啡,工作结束后的时光与上午快节奏的紧迫形成鲜明的对比。老家的下午正值加拿大的深夜,没有任何工作的打扰,合上电脑的那一刻,便可完全享受生活带来的治愈。
自我,家人,工作,时间均匀配比且界限明确,这大概就是众人嘴里追求的“生活是生活,工作是工作”的理想状态了吧。
花絮:虽然但是,由于工作时间的压缩和时差问题,工作并不像想象中的舒心。早上清醒的一刻,甚至头发丝都还没完全离开枕头,就开始回复各种工作消息,牙还没刷就开始会议输出(替对面的同事庆幸是线上会议免受嗅觉攻击)。6个小时里竟然抽不出5分钟快速的吃个早饭是常态,每天12点下班的那一刻,感觉全身被掏空....某日下午跟小摊老板闲聊,老板笑我周二下午还能抱着相机四处采风,我哭着说我早晨血压升至十米高空...
这回是真的远程工作了
自己工作思维的转变加上公司对于远程团队管理的认知加深,让我真正体会到了远程工作的快乐。
一路陪家人爱人在祖国旅居工作小半年后,我的爱人在一线城市谋得了一份不错的工作。
而我,本着另一半职业发展为主的核心思想,靠着加拿大的远程差事给予的底气和经济支持,一路追随而来。
开启新生活
当然,经过一段时间的跨时区远程磨合后,我的远程差事也逐渐得心应手。
总结了几点针对远程办公异步沟通的小Tips,想要远程工作爽,就要学会异步沟通的能力,多给同事context。这样你会发现其实你并不需要经常开会和同时区才可以开展工作。尽管现在远程协同办公工具相对于两年前进步了不少,但对于初入远程的同学应该还是有些参考价值:
第一,清楚的知道当下所有项目的进度和交付时间。虽然项目可以完全在网络上完成,但多数项目都需要跨部门合作或者和同事共同完成。为了避免因为时差而导致的信息滞后,熟悉所有项目的进度可以提前规划需要协同处理的工作内容,同时也能保证项目及时交付。
第二,为自己手头的工作任务进行优先级排序,防止所有都是P0任务。前面提到工作时长的压缩,这对于打工人在时间的利用上有着极高的要求。优先级的排序不仅可以让自己合理分配工作时间,在多任务处理上也能做到随机应变。
第三,工作内容文档化,做好流程管理。事无巨细的把工作内容集合在文档里面,一方面方便不同时区的同事可以随时了解项目情况和细节,一方面可以让老板清楚的知道你都干了些啥。(当然也有隐藏福利,就是在跳槽整理作品集的时候可以省下了不少时间)
掌握了这三点,远程工作逐渐变得得心应手。
一个更好的机会
生活工作双平衡,不一定需要界限分明的工作时间
某一天受朋友的安利,在网站上看到一个与我本身职业发展更加匹配的岗位,据说也是远程岗位,“不加班,完全远程,工作时间自主安排”。是他们的优势。
还有这等好事?那我就再也不用看着早晨六点钟的太阳了!想都没想就投递了简历,但收到的回复是:目前岗位已招满,简历将放入人才库中,等候匹配岗位。
想着估计是凉凉了,便继续干着原来的活。
日子正常过着,只是下午的时光不再悠闲,给自己的安排了各种待办任务:看领英,考证,看书...来自一线城市搞钱的压力,打破了原来的平衡,每天都在焦虑-躺平-焦虑中反复。
试图把“放轻松”三个字刻进脑子里的我如图
某日Bix 的HR突然弹出消息,目前有一个数据岗位与我的简历经验相符,问我还有没有兴趣。原本以为进入人才库就等于被养鱼了,没想到还真匹配上了。
和HR聊了一下,是一家美国的企业,需要候选人具备使用英语做为工作语言的能力,其他的岗位内容跟我以往的经验都差不多。
但唯独吸引我的是,不需要定时打卡,可以自己安排时间,以项目交付验收工作成果。
除了岗位相较于原本加拿大的工作更加符合我的规划,自主安排时间更加灵活自由,只不过原本以为是国内的企业,想着可以把国内五险一金交上的。
面试过程很流畅,一轮笔试,一轮面试,最后一轮企业方面试。
总体来看,招聘进度相比于之前我在加拿大投简历应聘岗位可是快得多,每个流程结束后不用经历漫长的等待,面试体验有点出乎意料。(也可能是经历了北美慢悠悠的办事进度,期望值降低反而觉得惊喜)。
(插播一个面试小Tips:对于北美尤其是远程岗位,对于候选人的soft skills 要求会更高,提前准备好行为面试题库,多练习!)
面试通过后,跟Brix 签订了工作合同,缴纳所在地的五险一金,与我的办公时间和财务需求相对契合。
很多人好奇我如何平衡没有明确时间界限的远程工作和生活。这归功于美国公司那边更加成熟的远程办公管理体系:
首先,提高人效。远程办公的岗位其实并不代表要求低,反而团队里的伙伴大多自驱力强且效率极高(也可能是懒),大家都用最少的时间完成工作,并且沟通简洁精炼,工作任务结束后就坐鸟兽散。没有过多的闲聊和无效的沟通,跟没有毫无意义的会议。大家目标明确,分工具体,效率自然就上来了。
其次,对我自己而言,找好overlap的时间。例会提前都预定好,除非有很紧急的事情一定要开会才能说明白的,一般都是用文档或者文字说明清楚。
最后,向上管理。想避免老板夺命call的最好方式就是,提前让老板知道你在干嘛,你做了什么,未来要做什么,主动汇报进度。我觉得远程工作之所以soft skills 要求会更高,因为领导看不到你,在前期建立信任,之后工作就舒服了。
所以很自豪的说,周末哪怕是weekday也有大把的时间跟另一半在家打打游戏,或者下楼喝咖啡。假期更能一起出去旅游闲逛。有独立思考的空间才能在工作中发挥极致的创造力嘛!
临时的假期也能陪家人露营、看海
其实远程也好,坐班也好,工作和生活的排列组合也不止两种,希望大家都能找到属于自己最舒适的生活工作方式!
原來不是不用去辦公室上班的工作,就叫遠距工作
我高中就出國讀書了,一路讀了大學和碩士。在2020年Covid 在北美大肆流行的時候,我怕要很久見不到家人,所以毅然決然回中國。
難以想像,當時已經在公司的幫助下拿到加拿大工作簽證,支付了碩士班學費,且剛升職的我,要去跟老闆談離職。
2020年,加拿大受疫情的影響,幾乎關閉了所有的辦公室。我的工作,也從變成了hybrid模式(混合辦公),一個禮拜去2天辦公室,剩下的時間居家辦公。
居家辦公的日子,抬頭就能看見驚喜
居家辦公的日子雖然愜意,但終究還是希望能回到家人身邊的。因為疫情這件事,讓我更加覺得陪伴家人更加的重要。
「你回國繼續工作吧,既然2天的hybrid模式可行,我想fully remote也一樣可以的。」老闆並沒有同意我的辭呈,但允許我回國繼續線上辦公。這下成年人真的不用做選擇了。
但是真的回國後,才發現遠距遠程辦公並不如我想像中的順利。
20年的時候,公司對於遠距辦公仍處於探索階段。 (現在的管理模式比20年好太多了)
首先,肉身雖然是自由了,但上線時間還是需要配合加拿大同事的辦公時間。由於時差,中國對應的上班時間在凌晨,這對我來說幾乎無法實現。
最後和部門商討的結果是,我在中國早晨6-12點上線,和在北美的部門同事有5個小時重疊的時間。這樣一來,原本一天8個小時的工作,需要壓縮在6個小時內完成,並有且只有5個小時的時間可以和同事聯繫。
雖然工作高壓緊張,但也因為需要早起工作,下午和晚上的時間幾乎全都屬於自己。
那段時間去了山西看古建築、去了杭州看西湖、去了天津看五大道。早上起床工作,下午出去逛街探店,晚上陪陪家人。
在私人的時間裡也獲得到不少關於工作的靈感。
人文、古城、咖啡,工作結束後的時光與上午快節奏的緊迫形成鮮明的對比。老家的下午正值加拿大的深夜,沒有任何工作的打擾,合上電腦的那一刻,便可完全享受生活帶來的治愈。
自我、家人、工作的時間均勻配比且界限明確,這大概就是眾人嘴裡追求的“生活是生活,工作是工作”的理想狀態了吧。
花絮:雖然工作時間的壓縮和時差問題,工作並不像想像中的輕鬆。早上清醒的一刻,甚至頭髮都還沒完全離開枕頭,就開始回复各種工作消息,牙還沒刷就開始會議輸出(替對面的同事慶幸是線上會議免受嗅覺攻擊)。 6個小時裡竟然抽不出5分鐘快速的吃個早飯是常態,每天12點下班的那一刻,感覺全身被掏空....某日下午跟小攤老闆閒聊,老闆笑我周二下午還能抱著相機四處采風,我哭著說我早晨血壓升至十米高空...
這回是真的遠距工作了
自己工作思維的轉變加上公司對於遠程團隊管理的認知加深,讓我真正體會到了遠程工作的快樂。
一路陪家人愛人在中國國內旅居工作小半年後,我的愛人在大城市謀得了一份不錯的工作。
而我,本著另一半職業發展為主的想法,靠著加拿大的遠距差事給予的底氣和經濟支持,一路追隨而來。
開啟新的生活。
當然,經過一段時間的跨時區遠距磨合後,我的遠距工作也逐漸得心應手。
總結了幾點針對遠距辦公異步溝通的小Tips,想要遠距工作爽,就要學會異步溝通的能力,多給同事context。這樣你會發現其實你並不需要經常開會和同時區才可以開展工作。儘管現在遠距協同辦公工具相對於兩年前進步了不少,但對於初入遠距的同學應該還是有些參考價值:
第一,清楚的知道當下所有項目的進度和交付時間。雖然項目可以完全在網絡上完成,但多數項目都需要跨部門合作或者和同事共同完成。為了避免因為時差而導致的信息停滯,熟悉所有項目的進度可以提前規劃需要協同處理的工作內容,同時也能保證項目及時交付。
第二,為自己手邊的工作任務進行優先級排序,防止所有都是P0任務。前面提到工作時長的壓縮,這對於打工人在時間的利用上有著極高的要求。優先級的排序不僅可以讓自己合理分配工作時間,在多任務處理上也能做到隨機應變。
第三,工作內容文檔化,做好流程管理。事無鉅細的把工作內容集合在文檔裡面,一方面方便不同時區的同事可以隨時了解項目情況和細節,一方面可以讓老闆清楚的知道你都做了些什麼。 (當然也有隱藏福利,就是在跳槽整理作品集的時候可以省下了不少時間)
掌握了這三點,遠距工作會逐漸變得得心應手。
生活工作雙平衡,不一定需要界限分明的工作時間
某一天收朋友推薦,在網站上看到一個與我自己職業發展更加匹配的職位,據說也是遠距崗位,“不加班,完全遠距,工作時間自主安排”。是他們的優勢。
還有這等好事?那我就再也不用看著早晨六點鐘的太陽了!想都沒想就投遞了簡歷,但收到的回復是:目前崗位已招滿,簡歷將放入人才庫中,等候匹配崗位。
想著估計是涼涼了,就繼續做原本的工作。
日子正常過著,只是下午的時光不再悠閒,給自己的安排了各種待辦任務:精進語言、考證、看書...來自大城市的壓力,打破了原來的平衡,每天都在焦慮-躺平-焦慮中反反覆覆。
試圖把“放輕鬆”三個字刻進腦子裡的我如圖
某日Brix 的HR突然彈出消息,目前有一個數據職缺與我的簡歷經驗相符,問我還有沒有興趣。原本以為進入人才庫就等於被養魚了,沒想到還真匹配上了。
和HR聊了一下,是一家美國的企業,需要候選人具備使用英語做為工作語言的能力,其他的崗位內容跟我以往的經驗都差不多。
但唯獨吸引我的是,不需要定時打卡,可以自己安排時間,以項目交付驗收工作成果。
除了崗位相較於原本加拿大的工作更加符合我的規劃,自主安排時間更加靈活自由,只不過原本以為是國內的企業,想著可以把五險一金(中國的勞健保)交上的。
面試過程很流暢,一輪筆試,一輪面試,最後一輪企業方面試。
總體來看,招聘進度相比於之前我在加拿大投簡歷應聘崗位可是快得多,每個流程結束後不用經歷漫長的等待,面試體驗有點出乎意料。 (也可能是經歷了北美慢悠悠的辦事進度,期望值降低反而覺得驚喜)。
(插播一個面試小Tips:對於北美尤其是遠距職位,對於候選人的soft skills 要求會更高,提前準備好行為面試題庫,多練習!)
面試通過後,跟Brix 簽訂了工作合約,繳納所在地的五險一金(中國的勞健保),與我的辦公時間和財務需求相對契合。
很多人好奇我如何平衡沒有明確時間界限的遠距工作和生活。這歸功於美國公司那邊更加成熟的遠程辦公管理體系:
首先,提高人效。遠距辦公的崗位其實並不代表要求低,反而團隊裡的伙伴大多自制力強且效率極高(也可能是懶),大家都用最少的時間完成工作,並且溝通簡潔精煉,工作任務結束後就作鳥獸散。沒有過多的閒聊和無效的溝通,跟沒有毫無疑義的會議。大家目標明確,分工具體,效率自然就上來了。
其次,對我自己而言,找好overlap的時間。例行會議提前都預定好,除非有很緊急的事情比較要開會才能說明白的,一般都是用文檔或者文字說明清楚。
最後,向上管理。想避免老闆奪命call的最好方式就是,提前讓老闆知道你在幹嘛,你做了什麼,未來要做什麼,主動匯報進度。我覺得遠程工作之所以soft skills 要求會更高,因為主管看不到你,在前期建立信任,之後工作就舒服了。
所以很自豪的說,週末哪怕是weekday也有大把的時間跟另一半在家打打遊戲,或者下樓喝咖啡。假期更能一起出去旅遊閒逛。有獨立思考的空間才能在工作中發揮極致的創造力嘛!
臨時的假期也能陪家人露、看海
咖啡店探店的熱潮也得跟上
其實遠距也好,進辦公室也好,工作和生活的排列組合也不只兩種,希望大家都能找到屬於自己最舒適的生活、工作方式!
[合作]他們正在使用Brix搭建遠距團隊